同學們,我是俊文哥哥!今天我教大家做‘開門大吉’。大家知道什么是‘開門大吉’嗎?
在小小的教室里,隆都青年俊文帶著道具,把“開門大吉”這一小小紅紙的寓意,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娓娓道來:貼開門大吉是中山隆都地區的過年習俗。
本期主人公:俊文
他是一名隆都文化保育者,多年來堅持不懈地將隆都文化傳播出去。
第30期
隆都青年的鄉情印跡 日漸式微的隆都傳統文化
俊文還記得小時候,一到農歷大年三十晚上,就會約上一群小伙伴,挨家挨戶去張貼“開門大吉”。然后,到了年初二就會拿著印模到各家喊:“叔母伯母,收開門大吉利事錢了喲!”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開門大吉”這一習俗已經漸漸被淡忘??∥囊舱劦?,自己上初中后,也沒有再去貼過“開門大吉”。直至出來工作后,關注文化保育方面的內容后才驚覺這個傳統日漸式微。
俊文:
所以我會到幼兒園,到學校去開設一些與隆都風俗有關的公益課程。
俊文已經連續多年在隆都幼兒園給孩子們講課。他還試著將“開門大吉”這個印模生活化,將手掌大的印模制作成小小的鑰匙扣,讓民俗可以“掛”在身上。
園長表示,正是看到俊文一直不斷為隆都文化的傳承做努力,學校也開始注意到家鄉傳統文化的普及教育。
例如,貼在教室走廊上與隆都話有關的插畫和家鄉建筑的手工……
多年來堅持用隆都話做廣播劇,很多人認識俊文,是因為俊文的節目。隆都青年俊文可以說是一個“小網紅”。
俊文:
10多年前,當時廣播劇很流行。很多人用方言重新演繹當時很流行的劇本,劇情。我就想,我們隆都話是不是也可以‘客串’一下,讓更多人知道隆都話?
當時俊文就靠著自己十分簡陋的錄音設備。沒有專業的隔音,就悶在自己的房間,盡管天氣炎熱,也把節目錄出來了。節目一發出來,就收到當時不少人在論壇轉發和討論。有人點贊,說是創新;有人質疑,覺得這是“村話”,是惡搞。
俊文:
我當時在想,這是我們家鄉的話。家鄉人相見,面對面能夠說上家鄉話,真的很親切。但是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會講家鄉話,所以才堅持不懈用隆都話做更多節目,讓更多人聽見。
海外“真愛粉”支持
文化保育其實難,俊文也感嘆這一路艱難不斷。
創辦初期,村里很多人并不認同俊文創辦的“隆都廣播電臺”。人人都在推廣普通話,你干什么在這里做隆都節目?有時候節目的拍攝錄制需要更高要求的設備,但資金拮據……
一開始村里的人其實不太支持的。但是突然有海外的鄉親通過手機看到了我的節目,他們非常喜歡我的節目。
俊文表示,自己的節目雖然本地粉絲少,但海外的“真愛粉”卻給了他不少的支持和感動。
海外的鄉親有時候回到家鄉,也想找我,到處找,甚至問‘俊文是不是電視臺的主持人?是不是哪個部門的人?’他們知道我缺少設備,還幫我籌集資金買設備,只是希望我能夠把這個節目做下去。讓更多后輩能夠知道自己家鄉的文化……
文化傳承,開門大吉寓意一開門就遇見好事,表達一切順利,是一種美好的愿望。
俊文表示,現在不少年輕人出去打工,回到家都不知道去哪里玩,不知道打開家門,方圓幾里的家鄉有哪些美景。所以他決定幫這些常年沒回家的年輕人找回記憶中的家鄉。
這些年來,俊文一直致力于讓隆都傳統文化再次煥發生機。我們相信,當傳承成為年輕一代的自覺,傳統也就活在了眼下,并且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