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醫生!他們以凡人之軀托舉生命
發布時間:2022-08-19

白衣為甲,醫者仁心。他們是一群會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人,他們是與死神賽跑、與疾病較量,以凡人之軀托舉生命的人。在每一個患者面前,他們總是全力以赴,只為護你平安。8月19日是我國第五個中國醫師節。今天,記者走近中山醫生,聽聽他們的故事。

袁勇:
當之無愧的“白求恩式好醫生”


袁勇

自求學從醫以來,袁勇一直自覺傳承白求恩精神,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發揚“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無私奉獻、醫者仁心”的大愛精神,他曾獲全國第四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作為中山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袁勇勇當領頭雁和沖鋒員,帶領醫療專家團隊堅守在疫情一線定點救治醫院,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從事心血管內科專業30余年,袁勇對醫療技術始終堅持精益求精。他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在心血管急危重癥的搶救和治療上,造詣深厚。承擔多項國家、省、市重大科研課題,研究成果豐碩,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 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

袁勇在省內率先提出以120急救中心為主導的城鄉一體化胸痛中心的概念,倡導并推動成立中山市胸痛中心質量控制委員會,顯著縮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到院及搶救時間,規范了診斷搶救環節。他以實際行動,堅守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像白求恩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一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華章,是一名當之無愧的“白求恩式好醫生”。

李斌飛:
被譽為“國內ECMO第一人”


李斌飛

從一名普通的麻醉醫生到搭建人工心肺(ECMO)技術平臺,李斌飛通過近20年的努力,挽救大量危重患者,使許多被傳統技術診斷為死亡的患者在ECMO技術的急救下起死回生。他被稱為中山市人民醫院麻醉科的 “領頭雁”,獲得“國內ECMO第一人”的贊譽。

自2001年,李斌飛成功開展我國大陸地區第一例ECMO以來,市人民醫院的ECMO治療團隊在他的領導下,創造了無數個大陸地區的 “第一”:2002年第一例ECMO成功治療重癥心肌炎;2003年中國第一屆ECMO研討會;2005年第一例ECMO治療心梗后心臟驟停;第一例ECMO治療呼吸窘迫綜合征等?!袄钺t生,我們這里有一例危重患者急需你們前來救治?!睙o論這個電話是來自千里之外的河南,還是來自周邊的香港、澳門,對李斌飛來說,他始終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無論時間多緊迫,無論距離多么遙遠,只要接到對方醫院的求助電話,李斌飛總是二話不說,帶著他的團隊就趕赴過去。

這些年來,李斌飛帶領的ECMO團隊的足跡遍及港澳、廣州、深圳,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福建等省區市十幾個大中城市,這些救治的急危重患者大多數都是心肺功能衰竭的重癥病人,通過ECMO技術實現搶救成功率超過90%以上。

賴海標:
患者口口相傳的 “網紅醫生”


賴海標

大家總親切地往他身上貼標簽:學術帶頭人、抗疫先鋒、名中醫、教授、網紅醫生……雖然標簽有點多,但每一個角色,市中醫院黨委書記賴海標都能演繹得很出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市衛生健康局的指導下,賴海標與其他三位中醫專家共同組成“中山市救治新冠肺炎中醫專家組”,在奔走于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那段日子里,賴海標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為每一位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個性化的辨證施治,與中醫專家們擬定出適合中山特點的3個中醫治療處方(“新冠1號、2號、3號方)。多數患者在服用3-6劑中藥后,癥狀改善明顯,住院時間縮短。

在繁忙的醫院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賴海標一直堅持臨床工作。每周3次出專家門診,每月門診量約600人次。他堅持能中不西,注重突出中醫特色,為群眾提供“簡、便、驗、廉”的中醫醫療服務,連續多年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為全院最高,為發揮中醫特色作出了很好的榜樣。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他毫無保留地熱心指導實習生、規培生、進修生和青年醫生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平均每年帶教和指導10名醫學生和臨床醫生。此外,他還積極開展“中醫讀書會”學術活動,定期為醫學生及醫務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中醫經典講座,至今已開展中醫學術講座30多場,收獲了一大批的“賴粉”,也營造了院內濃厚的“愛中醫、學中醫”氛圍。

他成立了珠江西岸第一個經方醫學工作室——“賴海標經方醫學工作室”,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至今該平臺共發表中醫學術文章500多篇,總閱讀量達20多萬人次,在全國中醫學術界引起了積極反響,取得了很好的中醫學術影響力。

袁小玲:
歷經抗擊非典和抗擊新冠兩場生死戰斗


袁小玲

從醫38年,無論留校工作還是工作調動至中山,袁小玲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輩子大夫,懸壺濟世、救死扶傷,醫生這個職業已經在她心里埋下了深刻的烙印。

上世紀90年代末,袁小玲診斷并成功治愈中國首例“雙肺多發性炎性假瘤”。2003年SARS期間,作為中山市非典疫情防控方案制定者及重癥患者救治首席專家,她榮獲廣東省抗擊非典二等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她帶領中山46名隊友在湖北荊州松滋創造的“松滋速度”“松滋模式”被廣東省支援湖北前線指揮部樹為標桿。

在她的醫者生涯中,同時參與了中山抗擊非典和湖北抗擊新冠,跨越17年,歷經兩場生死戰斗,每次都處在最危險的地方。她58歲逆行湖北,作為一名醫生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在危急關頭豁出去,她的醫者生涯和人生歷程也因此變得充盈而豐厚。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醫者的神圣職責和使命。袁小玲說,穿上白大衣,就是選擇了責任、技術與醫德,相信有醫生在,生命就有希望。

梁毅:
讓中山的心胸疾病患者不用奔走外地艱難求醫


梁毅

從事心外胸科臨床工作30年,梁毅對工作精益求精,不僅主刀心臟移植、肺移植、重癥心臟外科手術等高難度手術,主持開展腔鏡心臟手術、腔鏡肺段精準切除手術等多項國內高新技術,同時還為中山市的心胸外科行業作出卓越貢獻。他帶領市人民醫院的心臟移植技術成為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拳頭技術,讓中山市及周邊地區患者能最便利地享受到高水平的心胸外科技術。

心、胸外科是外科系統中相對高難度、高風險的專業,很多新技術、復雜技術在地級市不能常規開展,因此,很多病人如果需要進行一些復雜手術、新技術,往往需要轉診到省級醫院,但患者在危重狀態下轉診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梁毅擔任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以來,體會到患者轉診市外就醫的各種困難與風險,決心引進和開拓各種惠民的新技術和高精尖技術,包括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腔鏡下復雜肺段精準切除術、各類型微創心臟外科手術、心臟移植技術、主動脈夾層的外科治療、ECMO輔助胸心外科手術等。這些技術在中山市人民醫院成功落地,讓中山的心胸外科疾病患者不用帶病奔走到市外艱難求醫,我市心胸外科疾病市外轉診率也隨之大幅下降。大部分心胸外科疾病的患者在中山就醫,就能得到最新、最好的技術進行救治。

從醫30載,梁毅以身作則,心系患者,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仁心仁術,踐行醫生的使命與擔當,為廣大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

陳志標:
不讓患者白跑一趟


陳志標正在為患者看病。

作為全國優秀青年治療師,陳志標以極大的熱忱投入臨床康復治療工作,致力于中西醫康復技術的傳承應用與創新。他帶領團隊填補了中山市骨科康復領域的空白。

醫者仁心,忘我付出。在臨床工作中,陳志標是患者眼中德藝雙馨的好醫生。十幾年如一日,他一直踐行著從醫初心,時刻以一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特別是到任市康復醫院(蘇華贊醫院)后,他長期加班加點,只為盡快掌握熟悉工作??祻椭行拈T診開設以來,他本著“不讓患者白跑一趟”的原則,寧愿犧牲自己的午休時間,也要讓每一位來診患者都能得到最恰當的治療。愛崗敬業的他,先后獲得中山市總工會“身邊好員工”、“中山市最美醫務人員”等稱號。

陳志標創立工作室,傳道授業。他重視人才教育,始終堅持以培養優秀人才為已任。他充分利用業務骨干力量,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在中西醫康復技術的傳承、推廣、創新以及帶動青年康復治療人才專業成長、提供優質中西醫康復資源等方面發揮了領頭雁作用,也得到了社會大眾的高度認可。


◆中山日報社編發中心
◆文:記者 周映夏 通訊員 唐柳青 黃琳
◆圖:通訊員提供
◆編輯:侯海影
◆二審:藍運良
◆三審:程明盛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